氣憤至胃液翻滾吃不下咽。倔強地回應,表示情緒。閉門冷靜。嘗試溝通。讓事情過去。
然而感悟到
不要期望別人把你放在第一位,伴侶不能,父母或許;然而每個人都有太多環境因素影響,或不同狀況,或思想習慣,沒有這麼多必然。
把生活過於理想化,最終不過增加了失望的機會。最好的狀況也不過是,能在他人心中佔有相對的一席之地。
後來覺得,長大了,要學懂的就是,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,也不要高估與人之間的關係,凡事看輕。偶爾會感覺難過失落,但世事如此,只有感知/接受/放下。
另一方面,其實大部份的傷春悲秋,不滿失意悲憤,或許中心原因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。
若足夠強大,大部份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。狂風暴雨不過是窗外的風景,飛沙走石心中還是能保持雲淡風輕。
不是再沒有情緒,只是在翻滾的情緒之中,還保有一絲理智提醒,要懂得找事情重點:為何憤恨難過?事情起源於甚麼?自己想要甚麼?問題能否解決?若能,如何?若不,何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