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 8 號風球在家工作,對於突如其來的空閒,突然感到有點焦慮。
是日瀏覽社交媒體,分別在兩個網頁看到專注當下的訊息。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,不論是為着生活的滿足還是快樂程度,活在當下都是最好的捷徑。正如冥想的概念,歸根到底也是練習感受現在。
過去已成過去,將來未可期,能夠控制掌握的只有現在。
觀察寶寶成長是種有趣的經歷,有時會奇怪她為何能懂得某些做法?後來發現,雖然不排除她有自己思想的過程,但大體而言,就是透過觀察,模仿學習。
孩子不會自我設限。
看到高處的物件,大人會以身高和其他經驗衡量從中取物的可能,孩子只會極力踮起雙腳盡力爭取。許多時候因為這種勇往直前的堅持,反而會取得令人驚訝的成功。
孩子屢敗屢戰。
即使過程中也會因為求之不得而發脾氣,倒不知道氣餒為何物。觀察、笨拙地模仿、嘗試、失敗、稍過片刻又繼續。幾日之後,發現突飛猛進地成長。
孩子直接坦率。
快樂時手舞足蹈左右搖曳,不順心就尖叫向後賴地嚎哭。想方設法得到自己心中所想所求,肆無忌彈地活。
孩子對一切好奇。
甚麼都想咬咬/看看/摸摸/碰碰,思想開放。一個紙質盒子也可以專注研究良久。世界就是個遊樂場。太多事情新奇有趣值得興奮。不怕重複。
孩子選擇記憶。
學會的技能日益熟練,難過的事很快翻篇。前一刻滾地哭鬧,後一刻笑靨如花。很快被轉移視線,忘記前一秒的執着。
孩子的快樂簡單不過。
願我們都活得像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