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4月7日星期四

吹水

如今工作就是跟不同的人聊天,彷彿開眼之旅。

以往聽人說話,別人說風就是風,沒有特別深入發問,分析背後的思想和情況,容易被對方的說話/表象混淆。

如今因為要發掘客人需求,所以會有意識地不斷發問,也學習分析說話的真實性和背後含意。又因為涉及錢財,根據對方的理財觀和回應,彷彿相對更能短時間內就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。

其實懂得發問真是能最快了解一個人的方法。(當然要掌握此門學問也不容易)無論對方回應與否,某程度上都反映出某些情狀。如何發問,才能獲取想要的資訊網;如何表達,能說明情況,又不令對方有 hard feelings 。

(在探話方面,說性別歧視鄙人也認了,總覺女性天生有優勢,可能因為感覺比較溫和,亦可能是平日總有耍小心機想探男友話的時候,日子有功。)(不過這方面自己似乎暫時仍是太直率,亦未學懂與不同人都能順暢溝通)

有讀 CFA 的 potential client,學歷背景閃亮。起初接觸心有戚戚然,想著對方知道的或許比自己更多,故作鎮定繼續談話,卻發現對方對投資一竅不通,再聊一會,發現跟想像中的人設頗大差異。

又有出了書的 start-up 老闆,曾為跨國公司高層,工作履歷豐富,生意模式彷彿強勁非常。多聊幾句,卻覺說話似乎有點前後矛盾。再觀察行為,分析事情背後的邏輯,便覺果然不能輕信表象。

所以先入為主這件事,雖是大腦省力的一種方法,亦不能直接輸入便完事。

而每次跳出安舒區,便覺得自己又有些成長。縱然過程並非十分舒適,但過後總是喜歡這樣的自己。

半年時日,或許連性情都有點轉變。以前因為甚麼都沒有所謂,隨人搓圓撳扁,所以顯得相對軟弱。其時雖然偶爾心有不快,但亦堅持按捺著不會表露出來。如今雖仍不輕易與人起衝突,但菱角相對比較突出。因為不能在客人面前表現猶疑軟弱,fake it so you made it,所以為人大概比以往強勢,行事也相對較主動。

或許亦因隨著年歲漸長,感覺時間寶貴。有空在意舉足無重的人的想法,不如思想如何令自己進步。(或煲劇)

偶爾心累亦覺不如留在家中炒股為生,反正也喜歡靜靜在家。甚麼也不做的糜爛生活太幸福。但另一方面,覺得既然人生一場,想要經歷更多,於是拉鋸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