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

(轉)最佳情人 - 畢明

誰是最佳情人?

灰姑娘?傻的嗎;白馬王子?食懵你;詩人?咳血㗎喎;楚留香?非也。

是讀書人。但不是讀任何書都會令你成為好情人,祇有多讀小說、文學、詩歌的,才會是好情人。

不是我說的,是有科學根據的: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Raymond Mar和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Keith Oatley分別在2006年及2009年的研究,發現讀小說的人最有同理心,最能兼容他人的意見、信念及興趣。換句話說,最不自我中心,可以並包他人,是以能誠心接受另一個人、體諒另一個人。

你試過讀罷一本書,掩卷歎息,恍如隔世,放眼紅塵有點散漫,呼吸心跳有點顫抖,思緒風露立中宵,左腦欷歔右腦得仁,左眼醍醐右眼灌頂,丹田升起一種無以名狀的感動,軀體經歷心口融化的感恩,像一次私密親愛的逃逸,入血得要命,想揪作者出來聊一千零一個晚上沒有?那一刻,在高潮中接近得道,你明明踏實滿足,又患得患失。書,捨不得放下,眼,合上了還是書中的往事前塵,短暫取代了你現實的意識,閱讀之後戀留對閱讀的思念。

這叫作"deep reading"(深層閱讀),在《時代雜誌》早有談及。讀者如我們,透過高度投入的閱讀,以塵世有限光年有限肉身,進入無數小說主角的百年身,穿越生關死劫,生還勝利傷痕,再回頭千年道行。藉着文字通過紙張滲入指尖潛入皮膚入血蝕骨,書中的苦成為了你的「長相思催心肝」,書中的悔成為了你的「月如無恨月長圓」,也成為了王爾德告訴我的"Wisdom comes with winters","we teach people how to remember, we never teach them how to grow";又或者安徒生童話故事中的蝴蝶教曉我「單是生存並不足夠」,"one must have sunshine, freedom, and a little flower"。我笑了。深層的笑。我省了,深層的省。

閱讀教靈魂翻新重生。愛情,容易自我過大,情人如果沒有同理心,眼界向內,容易祇顧自己,忽略伴侶所感所需。閱讀小說、文學,讓你從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人情。

他這樣掙扎,她那樣騙己騙人,誰那樣在現實中魔幻沉淪。J.D. Salinger在經典的《麥田捕手》告訴世人關於女生:「就算是不太漂亮,甚至有些笨蕉的,但每次祇要她們幹些可愛的事,你已愛上了她們一半,然後自己去咗邊都唔知,女生!」每一道血泊痛痕,你和故事角色一起承受,悲憤同感,他嫉俗你憤世,她受傷你嘔血,付出情緒打包智慧,來回別人靈魂的地獄再折返自己的人間。

每一次閱讀,經歷了人生的磨難和人性的脆弱,你知道上刀山火海及不上日常的消耗吃人,契訶夫寫過"Any idiot can face a crisis- it's day to day living that wears you out",看得心驚肉跳,自此每一日活得敬畏用心,不敢輕率。每一次閱讀,是提煉,感受別人的痛苦和人生。看完一本書,深度感動,悔疚,你會明白生命更多,軟弱更多,遺憾更多,人性更多。《神鵰俠侶》情花毒穿腸,卡夫卡《變形記》現實吃人,《The Pilgrim Hawk》透過愛情揭露自由的賤賣。

多閱讀,未必懂活得更好,但可以對別人的不足和人性的瑕疵更溫柔。研究指讀小說的人可以接受別人的想法,不排斥批判的同時,也保留自己的思想,這是需要很多社交經驗的淬鍊方能達至的。書本模塑我們,啟發我們,為性格增值。每一個教訓、追悔、悸動,都是鍛造身心的修行。其實電影都一樣。

讀書人,他們不是和你說話,是和你傾談,UC Berkeley的Anne E. Cunningham在"What Reading Does For The Mind"的研究顯示讀書人的遣詞用字更精到入心,令人欣喜。他們不是知道你是明白你,因讀書人擅於進出靈魂,接觸心靈深處。他們不是醒目是有智慧,比起不閱讀的人擁有"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",自然對世情體味更深練達更多。

讀書人,如果是好情人,大概最大的資產是溫柔,因為不論看得多誰的故事和詩歌,人世還是離不開人生八苦。人與人活到最親密,除了愛與諒,就是溫柔吧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